最近,广东佛山某公司HR在招聘过程中发表的“下等人没资格双休”言论刷屏了网络。事件发酵后,公司紧急发布致歉声明,并辞退了涉事HR,但公众对此的愤怒和讨论并未就此平息。
一个简单的求职对话,演变成了公共舆论场的风暴:网友们愤怒、质疑,媒体连发评论,甚至引发了劳动部门的介入调查。而涉事公司,在短短一天之内,口碑尽毁。
有人说,这是个体HR的情绪失控;
也有人说,这是一家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。
但无论是哪一种,当一位代表企业形象的HR在招聘环节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,企业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吗?
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时,潜意识里仍然存在一种传统思维:
"我给你开工资,你就应该感恩戴德;"
"休息、发展、尊严?这些是高层的权利,基层打工人还想挑?"
但现实早已不同。
当下的职场,早已从“单向给予”变成了“双向选择”。
企业在选人,求职者也在选企业;
薪酬固然重要,但尊重、发展机会、工作环境,同样是年轻人极为看重的因素。
哪怕是基层岗位,哪怕工资不高,求职者依然有权利被平等对待,被尊重。
因为他们付出时间和劳动,不是施舍,而是交易;不是附庸,而是合作。
当HR在招聘中以“高人一等”的姿态俯视求职者,本质上是在破坏这种合作关系,也是在给企业的形象打上深深的负分。
很多企业管理者可能没有意识到——
在企业所有对外形象中,招聘,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环。
一封招聘信息的措辞;
一次面试的沟通语气;
一句对求职者的评价……
都在无声地告诉别人:
这家公司,是尊重人的,还是看不起人的?
而求职者、员工、甚至潜在客户,都会用这些细节判断:
我要不要加入?我要不要合作?我要不要信任?
尊重,不是HR的个人情绪管理问题。
尊重,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,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,是未来发展的一部分。
缺少尊重,企业也许短期可以节省一些管理成本,但长期来看,失去的是人才,是信誉,是竞争力。
有人说,这次出事的只是一个HR个体,不该上升到企业层面。
但请别忘了:
是谁培训的HR?
是谁制定的招聘规范?
是谁赋予了HR这样的权力和态度?
招聘人员,尤其是HR,是企业与外界接触的前线,他们的一言一行,都是企业文化的折射。
当HR能轻易说出“下等人”这种词汇时,不只是个人素质问题,更是企业内部文化、管理理念的问题。
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,会教育每一位员工,从第一天起就懂得:
尊重每一个人;
尊重每一次合作机会;
尊重每一份付出,无论职位高低。
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真正拥有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、激励人才的软实力。
在这个人才短缺、竞争激烈的时代,企业之间真正的竞争,从来都不只是产品、价格、渠道,更是文化、价值观和对人的态度。
招聘,是一场双向选择。
用人,是一场价值观的共振。
留人,是一场深层次的信任建设。
尊重,是最低成本但最有力量的竞争力。
不要小看招聘中的一句话,它可能决定一个人才对你的企业的第一印象,也可能决定他将来的去留、忠诚度和创造力。
佛山HR“下等人”事件,给所有企业敲响了一个警钟:
时代变了,求职者的观念变了;
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,不能只靠压榨和忽悠;
尊重,才是最划算、最有效的企业管理哲学。
招聘,不只是找人,更是树立企业形象;
尊重,不只是面子问题,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。
愿每一家企业,都能在招聘时,把“尊重”作为基本准则,
愿每一位求职者,都能在找工作时,感受到被认真对待的温度。